网站首页 >> 行状事略 >> 文章内容

燕霄房黄庭-湘乡东皋双峰书院主讲、进士赵先雅之友

[日期:2024-03-15]   来源:泉源堂-族谱收藏与分享  作者:泉源堂-族谱收藏与分享   阅读:87[字体: ]

 

        有唐(1760-1829),浼公第27世孙,街埠头燕霄房代高长子,册名彝,字民衷,号理斋,又号笔峯,行潮四,膳廪生,嘉庆戊寅科膺恩荐候选儒学教谕,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九月初六日未时生,道光九年己丑五月初十日申时没,葬燕霄梧桐峯艮向治墓立碑。配唐氏,续彭氏。子二文心、文惎殇;女三。

        有磔(1771-1827),浼公第27世孙,街埠头燕霄房代高三子,榜名庭,字聃著,号心斋,行廷一,廪膳生,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科颁乡荐,拣选知县,五次北上。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鼎荐未捷,大挑即任教谕,东皋书院、双峰书院主讲。乾隆三十五年庚寅闰五月二十三日巳时生,道光七年丁亥二月二十二日戌时没,葬迁燕霄双江口杉树坪居中乙向。配谢氏,续戈氏。子三:文蕙、文志、文憲。

赵先雅撰《心斋公传》

        赵先雅(1767-1830),字以南,号麓潭,益阳兰溪人,清朝官员。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曾官户部主事,转员外郎,擢福建道监察御史。《赵侍御文集》,光绪《湖南通志》、《沅湘耆旧集》、《湖南文征》著录。《史记补注》,《赵侍御时文》一卷,《古文》一卷,清刻本。《三国志补注》,《水经补注》一百卷,《地志》。

益阳进士赵先雅(鹿潭公)
        进士赵先雅出自资阳赵氏,其始迁祖万台公明洪武十年(1377)由河南开封府迁常德桃源县穿石,又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徙益阳兰溪千把垸赵家坪。
        赵先雅,字以南,号鹿潭。希图公长子,生于乾隆32年(1767)十二月。少时家徒壁立,矢志读书。由于天资聪颖,老师免其束修(学费),亲戚邻居助其膏火。师从进士蔡二然(蔡璨)。十六岁县试,戴知县取为第一。
        “十入秋闱七荐不售”(即十次乡试七次都被推荐,但仍然没有被录取)。嘉庆十五年(1810)四十四岁中举人,三次参加会试三次俱鼎荐,初鼎荐时挑取“觉罗教习”(努尔哈赤的父亲旁系亲属子孙称觉罗)。
        嘉庆二十二年(1817),赵先雅五十岁中进士(二甲52名)。与湘潭龙伯华等湖南籍进士全部留为翰林院编修。但当时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湖南为“偏省,无全留之例”,遂将赵先雅改为户部主事(嘉庆24年),后升为员外郎,再升为福建道监察御史。“奏请严禁洋烟,又监赈青白口,散粥施絮。黎明辄至棚,亲董其事,不避饥寒”。
        嘉庆二十五年覃恩诰授奉直大夫,道光二年覃恩诰授朝议大夫
        道光十年(1830),皇上祭祀天坛,例派御史监礼。当时“天坛五亩之阔外,以木编栅,周围内砌石为坛,高四尺许,惟大学士与祭公以汉御史登坛监礼”。赵先雅作为御史在场监礼。祭祀完毕,天色已晚,天空一片漆黑。赵先雅不小心跌落坛下。由于年龄较大,这次受伤不轻。
        消息传到益阳家中,夫人本想立马赶赴京城,但唯恐水土不服;长子襄哲此时没有生男儿,不便来京;次子衷哲程夫人不放心独自赴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龙伯华建议“百计不如归去好”。赵先雅遂于九月回到益阳老家。不知不觉在京工作十四年。
        十一月十一日,儿子襄哲生日,赵先雅吃了面条,不料上厕所痔疮疾病发作,“下血过多,通体麻木,跏不能起”。不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本来赵先雅一直身体较胖,精神旺盛,大家期待定有高寿。乃归未及三月,竟溘然长逝。
        回到益阳老家不久,中丞专书聘为岳麓书院山长,惜天不假年。“讣至省岳麓,肄业诸生莫不唏嘘”。
        关于进士赵先雅的政绩,已有本地媒体撰文详论,此不赘述。
        除了勤政廉洁,赵先雅还有两个显著特点:弟子众,文章多。
        赵先雅长期在益阳城乡教授弟子,家中父母由胞弟赵先甲侍候。曾经主讲龙洲书院、纹洲书屋(资江陈婆洲)。设馆临川书屋(参见雷氏家谱),“友教三十年,造就多知名士子”。孙锷、张静芳、陈诗、罗云、方宗翰、戴濂才、曾世教、文邦卫、蔡泽春、王源栻、孙寅武等举贡廪六十余人皆出其门下。
        其中弟子罗云,功书法时艺,谐音律。赵先雅官京师时,念念不忘弟子罗云,欲招之,然罗“以弟三人均幼,未忍远离”。
        期间,赵先雅与文良策、阮芝和朱远翼等知名文人结诗社,相互唱和,“常经旬不散”。
        赵先雅“为文古达淡,故晚而始达”。
        著述有:《赵侍御文集》《史记补注》《赵侍御时文》一卷。《古文》一卷,清刻本。《三国志补注》《水经补注》多卷。
        赵先雅的文章体例多样,包括诗、赋、序、记、引和传状等。
        诗词有:《赤壁怀古》《九日对菊》《春风》《秋柳》《孙夫人》《月夜过溪上庵》等。试录五言诗《春风》,诗云:
春风若醍醐,能使山色醉。
谷鸟一声啼,惊醒四山睡。
        此诗简洁而明快,春天的美景跃然纸上,又仿佛身临其境。
        咏裴公亭七律有:
亭子凌虚缥缈间,裴公栖息有余闲。
溪云乱持苍松桫,野鹤高飞白鹿山。
        咏龟台山有三首,其一云:
虎气潜深谷,龙洲辟讲筵。
座升清泉后,书著小窗前。
峻阁飞低鸟,苍松带晚烟。
谁怜胡海土,岁拥旧青毡。
        县志载录赵先雅《唐母徐氏节义记》和《重修三台塔记》。
        前者赞扬唐母徐氏与儿子万经、万纬捐资龙洲书院之好善乐施(另有唐母捐资龙会寺一事,见寺志)。
        后者记重修三台塔一事,“始议兴役于治东五里孟家洲,命之曰三台塔,盖前明罗萸江郭些庵两公尝建三台阁于此,而塔因以名焉,仍前志也”。又:“吾友文君汉卿(文良策)慷慨负意气,毅然以邑中事有关风教者为已任,常欲修举废坠,复还旧观,成乡前辈之志”。
        赵先雅小时候读书屋在明星池边,明星池为益阳有名古迹,嘉庆间重修明星池,赵先雅作《重修明星池引》。
        益阳文人功律赋者不少,前辈罗喻义的《瀛洲赋》、刘恩宠物的《龟台山赋》和邓古山的《洞庭赋》皆名篇佳作。赵先雅的律赋充分体现了其学识和文采,受到古人和今人关注。
        林联桂进士特别欣赏赵先雅之律赋,称之为庶常即庶吉士(因在庶常馆修习)。林联桂在其《见星庐赋话》中选了8 篇之多予以评价。赵先雅律赋点题清楚、押韵规整、对偶自然。其《五官牧民赋》工于押虚字之韵。又如《崇正若指南赋》中段六次“若”字叠写,以证“能迭醒虚字”,被林联桂赞为“迭醒虚字之最烂漫者”。反复叠写一字使文章更加引人注目,林氏评此类赋曰:“细阅此种,自无肥头大脑、眉目不清之病。”
        赵先雅的律赋余有《百谷权舆赋》《豳风图赋》《麦秋赋》《无逸图赋》《循名责实赋》等,多为翰苑馆课之作。
        古人续修编修族谱常会请一些朝堂大人物和有名望的人作序、题词,以彰显家族的荣耀和尊贵。嘉道年间,益阳有许多家族纂修族谱,赵先雅自然是合适的人选。仅从本人看到的族谱而言,就有不少族谱就有赵先雅作序或题词。如:
        鄒氏三修族譜(范陽堂)、钟氏四修支谱 (光裕堂)、益陽臘湖孫氏六修族譜(延春堂)、文氏權房七修譜和雷氏家谱(三省堂)。
鄒氏三修族譜赵先雅客序
      赵先雅德配程氏,善化县程聪训之女。子二女四。长子襄哲,恩贡,候选教谕;次子衷哲。从子裴哲,拔贡,实授桑植县训导,主纂同治《益阳县志》。
赵先雅题雷母邱氏(益阳雷氏家谱)
       赵先雅为官清正廉洁,监察有方,印证了老家不远处资江清水潭一句古老谶语,即“潭底无污泥,益阳出绣衣”。赵先雅才思俊逸,文采斐然。长年开馆授徒,门下弟子众多。赵先雅是嘉道年间益阳最具影响力的文苑名儒之一。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