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公元618——907元)
贞元12年 丙子 796
◆ 鼻祖保义公生。
宝历3年 丁未 827
◆ 保义公任秀州崇德县令(今嘉兴一带)。
太和3年 己酉 829
◆ 二派荣公(字宗高)生。
大中3年 戊辰 848
◆ 因乱,保义公携子荣徙婺州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
大中9年 乙亥 854
◆ 三派浩公生,没葬金华。
乾符5年 戊戌 878
◆ 四派玘公(字畔溪)生。后偕堂弟瑕、胞弟璞徙居江西分宁之双井。
五代(公元907——960年)
梁开平元年 丁卯 907
◆ 五派赡公生。后任湖南兵马副使,将楚兵者二十年(约940-960年间)。
晋天福2年 丁酉 937
◆ 六派元绩生。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建隆2年 辛酉 961
◆ 六派元绩举进士,历官至吏侍郎。
乾德4年 丙寅 966
◆ 七派凂公(字宗展)生。后徙抚州崇仁县乐安乡桐冈(今乐安县龚坊镇同富村),是为桐冈始祖。
端拱2年 己丑 989
◆ 八派简公(字居敬)生,浼公时年24岁。
天圣3年 乙丑 1025
◆ 九派宗尹(字天明)生,简公时年36岁。
庆历5年 乙酉 1045
◆ 十派庭坚(赡公六世孙,字鲁直,自号山谷老人)生。
治平元年 甲辰 1064
◆ 十派大同(赡公六世孙,宗尹长子,字道一)生,宗尹时年39岁。
熙宁元年 戊申 1068
◆ 十派大通(赡公六世孙,宗尹次子,字道泰)生。
大观2年 戊子 1108
◆ 十一派原礼(字用和)生。大同时年44岁。
南 宋(公元1127—1279年)
绍兴14年 甲子 1144
◆ 十二派处仁(字少荣)生。原礼时年36岁。同富黄氏自凂公而下,只以富厚称,传至处仁,方以儒学兴家。
绍兴19年 己巳 1149
◆ 划崇仁县之添授、乐安、忠义三乡和永丰县之云盖乡置一县,名为乐安县,属抚州。桐冈,原在崇仁县乐安乡,自今起属乐安县。
淳熙元年 甲午 1174
◆ 十三派槐公(字廷茂,号有春)生。处仁时年30岁。
庆元6年 庚申 1200
◆ 十月十五,十四派显中(字靖叔,号高远)生。槐公时年26岁。
嘉定10年 丁丑 1217
◆十五派黄登(字德武,号月溪)生。
嘉定14年 辛巳 1221
◆ 十五派梦证(显忠长子,字景魏,号友梅)生。显中时年21岁。
绍定3年 庚寅 1230
◆ 赣冦犯邑,十四派显中与罗梅坡等避难豫章。显中时年30岁、梦证时年9岁。
绍定5年 壬辰 1232
◆ 十三派槐公(字廷茂,号有春)卒,年58岁。显中时年32岁、梦证时年11岁。
淳祐9年 己酉 1249
◆ 十五派德一(字伯庭,号寓轩)于淳祐己酉科、宝祐科两中乡贡进士。吾宗以文学领乡荐者,盖自其始焉。此为同富黄氏史上第一位贡士。
淳祐12年 壬子 1252
◆ 十五派梦证(显忠长子,字景魏,号友梅)乡举进士。
◆ 十五派了翁(显忠三子,字景修)生。显中时年52岁。
宝祐元年 癸丑 1253
◆ 十月十七,十四派显忠(号高远)卒,年53岁。晚岁结亭居,邕管经略陈元晋为扁曰:高远。
宝祐6年 戊午 1258
◆ 十五派黄登(号月溪)中乡贡进士。
咸淳4年 戊辰 1268
◆ 十六派慧龙(字若龙,号从吾)中戊辰科陈文龙榜进士。此为同富史上第一位进士。
咸淳6年 庚午 1270
◆ 十四派惟青公(字和仲,号可轩)中贡补进士。
◆ 十四派惟青公(字和仲,号可轩)中贡补进士。
咸淳9年 癸酉 1273
◆ 十五派千澄公(号澄心,筑室桐冈最高峰之下,自号石壁)中乡贡进士。尤工大字。
咸淳10年 甲戌 1274
◆ 十五派千澄公被选入国学。
德祐2年 丙子 1276年
◆ 元兵入境,大肆烧杀,人皆逃避。
元(公元1270—1368年)
至元9年 壬申 1272
◆ 宋末元初,桐冈水碓甫兴,族中起大狱,长房一支受祸最惨,丧身亡家,其余亦家业衰微。
至元12年 乙亥 1275
◆ 乙亥前后,十六派永言(了翁次子,字若川)生。了翁时年23岁。
至元19年 壬午 1282
◆ 中秋,十五派祖月溪公作《桐冈黄氏一修宗谱》。族谱之作,自先生始。
至元30年 癸巳 1293
◆ 希贤、梦证(号友梅)复作庚谱。
元贞元年 乙未 1295
◆ 十六派慧龙(字若龙,号从吾)除乐安县教谕,赠知州。
大德2年 戊戌 1298
◆ 十月初五,十八派黄昭(字率性,号观澜)生。
◆ 戊戌前后,十七派崇生(永言次子,同富谱记“字养恬”,泉塘谱记“字养德”)生。
大德3年 己亥 1299
◆ 十六派慧龙(字若龙,号从吾)修宗谱。
◆ 十五派梦证(字景魏,号友梅)卒,寿78岁,葬桐冈椑树坑。
延祐元年 甲寅 1314
◆ 十五派了翁(字景修)卒,寿61岁。
延祐5年 戊午 1318
◆ 十七派黄常(字养源,慧龙四子)中霍希贤榜进士(第6名),时年22岁。此为同富史上第二位进士。
◆ 十七派黄常(字养源,慧龙四子)中霍希贤榜进士(第6名),时年22岁。此为同富史上第二位进士。
至治2年 壬戌 1322
◆ 圣慧(号若时)、德(号同谷)、达圣(号君谟)、常(号养源)、思济(号青云)合修《桐冈二修族谱》。
泰定2年 乙丑 1325
◆ 元泰定年间,黄德于湖石山(今名狮子脑)上创建同谷书院(又名湖石书院)。
天历2年 己巳 1329
◆ 十八派黄昭(字率性,号观澜)中乡举。
至顺元年 庚午 1330
◆ 十八派黄昭(字率性,号观澜)登王文烨榜第,授将仕郎。此为同富史上第三位进士。
◆ 约庚午前后,十八派文郎生。
至顺3年 壬申 1332
◆ 五月十八,十八派世奉(字尚贡)生。
至正12年 壬辰 1352
◆ 闰三月,红巾军起义,由临江、丰城进入县境,攻占乐安,县署与学宫被毁。诸族各避地于外,桐冈宗谱,亦皆煨烬。
至正15年 乙未 1355
◆ 授黄昭(字率性,号观澜)嘉议大夫、兵部尚书之职,专司招捕之任。
至正25年 乙巳 1365
◆ 土冠乍降而复叛,杀掠富豪。十九派仲逸与族兄伯文(黄昭长子,后以功封怀远将军)纠率义勇以捍卫乡井,兵败被戮。
至正28年 戊申 1368
◆ 十月初二,十九派永寿(文郎次子,字举信)生。
明(公元1368—1644年)
洪武4年 辛亥 1371
◆ 十八派世忠(字尚义,号河清)乡举进士,历官至山西检校。
◆ 十八派世奉(字尚贡,号凤冈)乡举进士,历官至真定同知、蒲州太守,暨入觐,以“良吏”称。
◆ 十九派仁老(字友诚,一字德菴,元至正2年生,月溪公之玄孙,月溪-範-贤孙-曾孙-仁老)由江西桐冈来楚,初居醴陵,再徙宁乡,寻居浏阳。
◆ 十九派惠生(字友信,月溪公之玄孙,月溪-範-龙孙-慈孙-惠生)由江西桐冈来楚,初居醴陵,再徙宁乡,寻居浏阳。
◆ 十九派宏孙(字友谅,一字道庆,元至正6年生,月溪公之玄孙,月溪-範-奉孙-纹孙-宏孙)由江西桐冈来楚,初居醴陵,再徙宁乡,寻居浏阳。洪武5年 壬子 1372
◆ 十九派昭庆(字德民,号九皋)贡举,官乐安教谕。
洪武6年 癸丑 1373
◆ 十九派祖友礼公(处草公后裔,月溪公之玄孙)由乐安桐冈迁居今湖南株洲姚家坝长垅,是为株洲长垅黄氏始祖。
洪武10年 丁巳 1377
◆ 十九派德民(号九皋)主纂四修《乐安县志》。
◆ 十九派仁老迁湘潭之十三都三甲菱子塘而定居焉。是为湘潭菱谿黄氏(又名湘潭红花山黄氏)始迁祖。其后裔散居潭、株、浏、醴、益、攸诸县。字派为:一本传远,笃守纲常;家声克振,祖泽维扬。
◆ 十九派惠生与兄等析居之,后往京师未归。
◆ 十九派宏孙迁湘潭之一都三甲烟竹村而定居焉。是为湘潭烟竹黄氏始迁祖。
洪武16年 癸亥 1383
◆ 二十派至德(字待庵)生。子一:元绮(立业安化)。
◆ 太守尚贡(号凤冈)俾彦辉、尚济、伯时、克兴倡族续修族谱。
洪武17年 甲子 1384
◆ 炯(号彦辉)、尚贡(号凤冈)、德民(号九皋)、尚义(号河清)等合修宗谱。
◆ 桐冈水碓复兴,由源首至源尾,二十余所,日夜声不绝。
洪武18年 乙丑 1385
◆ 桐冈族中祸起,延及数家,死者百数十人。
洪武19年 丙寅 1386
◆ 正月庚辰,颁大诰于国子监及各儒学。
◆ 十九派永寿(字举信)贡举,授从仕郎(文官、从七品初授之阶)。时年18岁。后建青云门第于桐冈下宅。
洪武23年 庚午 1390
◆ 八月,十九派德民(字九皋)撰《喻戒桐冈景迹》一文,吁族人鉴元初兴水碓起祸一事,罢水碓、水硙,以绝祸患。
洪武26年 癸酉 1393
◆ 二十派至道(举信长子,字凝庵)生,举信公时年25岁。
洪武30年 丁丑 1397
◆ 二十派至中(举信次子,字位庵)生,举信公时年29岁。
洪武31年 戊寅 1398
◆ 洪武末年,桐冈族有不平事。
建文2年 庚辰 1400
◆ 十九派永寿(字举信)修宗谱。公时年32岁。
建文3年 辛巳 1401
◆ 十二月,更定六科给事中品级。吏部试翰林史官杨士奇等以次录用。(见《皇明史概》卷七)
洪武35年 壬午 1402
◆ 六月十三日乙丑,上入京师(今南京),仍称洪武三十五年。(见《皇明史概》卷八)
◆ 冬十月,十九派祖永寿(字举信)由礼科都给事中升俱湖广按察使司副使(亦曰“宪副”)。见《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十三)。时年34岁。 (注:1、礼科都给事中:正七品,月俸七石五斗。礼科,掌管全国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2、按察使:正三品,明初为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长官,主管一省的司法,为一省司法长官,掌一省刑名按劾,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与布政使、都指挥使分掌一省民政、司法、军事,合称三司,又设按察分司,副使、佥事,分道巡察。按察使副使,正四品,相当于现在的省纪委副书记、省高院副院长、省检察院副院长等职)
永乐元年 癸未 1403
◆ 十九派永寿(字举信)由京师(今南京)赴湖广就任按察副使,时年35岁。后,征寇有功。公通宦藉于楚。(注:举信公因分巡下湖南道长沙府,遂落籍湘乡县)
◆ 二十派黄阳(字立极,号素轩)中乡举。
永乐2年 甲申 1404
◆ 二十派黄阳(字立极,号素轩)中永乐二年甲申科曾棨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77名(共374人),授翰林检讨。此为同富史上第四位进士,亦为入明后同富第一位进士。
永乐4年 丙戌 1406
◆ 七月,明成祖封朱能为“征夷将军”,调兵80万征讨安南(今越南)。十九派永寿(字举信)以征夷元帅府参谋官随军出广西凭祥,征战交趾。时年38岁。
◆ 十月,朱能在行军时病卒于广西龙州,不久明军入安南。
◆ 十月,十九派仲逸妻宋氏、克敬妻殷氏同被诏旌表为“贞节之门”,是为同富“一门两节妇”之美谈。
永乐5年 丁亥 1407
◆ 四月十四,十九派永寿(字举信)卒于广西龙州,时年39岁。长子至道时年14岁,次子至中时年10岁。
◆ 农历五月十一日(6月16日),俘安南国王胡氏父子。胡朝灭亡。
◆ 农历六月癸未朔(7月5日),明成祖改安南为“交阯”。
永乐6年 戊子 1408
◆ 秋七月癸丑,明成祖论平交阯功。追封十九派永寿(字举信)兵部尚书衔,食尚书俸(正二品)。
永乐9年 辛卯 1411
◆ 八月,二十派至诚(德民次子,号经纶)起手增修桐冈宗谱。
永乐10年 壬辰 1412
◆ 四月,桐冈宗谱毕工。
永乐12年 甲午 1414
◆ 正月二十八巳时,泉塘始迁祖应麒公(至中长子,字廷瑞)生。至中公时年17岁。后应麒公立业长沙府宁乡县秀士乡六十一都泉塘坪(即今宁乡县大屯营镇狮北村泉塘)。明及清初,宁乡县城设东街、北街、县前街、旧坊、新坊,浮丘乡、秀士乡、温泉乡、释褐乡、崇德乡等五乡。其中秀士乡,在县东南九十里,领四都、里,即辖五十八都、六十一都、六十三都、六十七都等四个都。清顺治间,并为四都。
永乐20年 壬寅 1422
◆ 宁乡双观始祖元鉴生。至道公时年29岁。
宣德9年 甲寅 1434
◆ 三月初五寅时,泉塘二派祖淮公(应麒三子,字震泗)生,后立业东湖符山(今宁乡东湖塘镇西冲山)。
正统5年 庚申 1440
◆ 乐安桐冈黄阳(字立极,号素轩)、绎中、道辉、绍政等举事,议修祠寝。
正统6年 辛酉 1441
◆ 三月,桐冈黄氏宗祠落成。
正统12年 丁卯 1447
◆ 桐冈黄氏作村外水口。
景泰3年 壬申 1452
◆ 二十派启旺公(字襟德,号极崖楼)纂修六修《乐安县志》。
景泰5年 甲戌 1454
◆ 二月初一寅时,三派祖显公(淮公次子,字明达)生,后徙宁乡一都易家河黄花坪(今宁乡县双江口镇)。
天顺3年 己卯 1459
◆ 江西乐安知县林贤(广东增城人)撰桐冈黄氏《祠堂石碑记》。
成化2年 丙戌 1466
◆ 第二十一派黄本(字乔岳,号朂斋)中成化二年丙戌科罗伦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88名(共252人)进士。此为同富史上第五位进士。其曾孙近生、玄孙子週迁湘后,形成街埠头黄氏燕霄支。
成化4年 戊子 1468
◆ 秋,黄本任湖广石首县尹。
成化7年 辛卯 1471
◆ 黄本升云南道监察御史。
成化8年 壬辰 1472
◆ 宁乡全县3150户,共25760人(据明嘉靖《湖广图经志书》,明代第一次全县户口统计数据)。
成化10年 甲午 1474
◆ 三月十八午时,泉塘四派祖志举(字志皋,原字志高)生,后徙居宁乡朱良桥。县学例贡生(清乾隆12年《长沙府志》有载)。我族落籍宁乡,传至志举、黄毅父子二人,方以儒学兴家。
成化11年 乙未 1475
◆ 七月十八申时,始迁祖应麒公卒,寿六十一,葬泉塘龟形山小冲口。
成化12年 丙申 1476
◆ 十月望日,黄本(字乔岳,号朂斋)始修江西乐安《桐冈三修族谱》。
成化13年 丁酉 1477
◆ 二月初一,《桐冈黄氏三修族谱》付梓。
◆ 桐冈作鱼洲水口。
成化16年 庚子 1480
◆ 桐冈黄氏将高远、伯善、幼宏、子原四大房祭谷肆拾石,买湖石狮子松山。
◆ 桐冈黄氏又用谷贰百石,买昭泰田米贰亩,甃石作成水口山。
◆ 桐冈黄氏又得大猷、昭泰社园嘴田及社壇前左障,以古路为界,众用谷,甃石堆土,作为水口。
◆ 桐冈黄氏又得大成、大昌等杨家岭相连高地陆地二大片,堆土栽树,以厚水口。
弘治2年 己酉 1489
◆ 元鉴(为宁乡双观始祖)卒,寿六十八。
弘治6年 癸丑 1493
◆ 冬,宁乡大雪,冰冻持续三个月。
弘治12年 己未 1499
◆ 四派祖志举考授四川卢州通判。我族隶籍宁乡,传至志举,方得功名。
弘治18年 乙丑 1505
◆ 正月初八午时,泉塘五派祖道毅公(志举次子,字师乾)生。县学例贡生,正德九年考授四川布政司都事(见清乾隆12年《长沙府志》、同治《宁乡县志》)。
嘉靖元年 壬午 1522
◆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桐冈黄氏陆续徙楚上湘(今双峰县、湘乡市等一带),历百余年,生齿盈万,遂成湘乡街埠头黄氏。
嘉靖21年 壬寅 1542
◆ 五月八日,宁乡地震。檐瓦零落,瓷器坠地。
嘉靖43年 甲子 1564
◆ 二十五派、街埠头东山支一代祖富孙(字映远)、多孙(字映通)迁湘后共返同富扫墓没,后兄弟均葬同富欧家坑。
隆庆3年 己巳 1569
◆ 同富重建“恩荣”牌坊(1983年被定为乐安县重点保护文物)。御书“恩荣”、“科甲丛芳”、“簪缨接武”,江西监察御史李偱义为立。
隆庆6年 壬申 1572
◆ 八月十一,七派祖以明(时晓长子,字述唐)、以诗(时哓次子,字白唐)生。此为泉塘史上第一对双胞胎。述唐之孙为显倡、显敏;白唐之孙为显立。
万历12年 甲申 1584
◆ 乐安桐冈修“桐冈一柱”塔,高七丈,共七层,塔内有楼梯,可至顶楼。此塔与祠堂、祠堂前的池塘在一条中轴线上,塔寓意文笔,池塘寓意砚池。
万历25年 丁酉 1597
◆ 德兴始修《同富黄氏四修族谱》。
万历28年 庚子 1600
◆ 嘉庆《宁乡县志》记载:“四月不雨,至九月乃雨,次年拨酋变,征丁夫入黔,民苦之。”
万历29年 辛丑 1601
◆ 德兴主修《同富黄氏四修族谱》成。
万历30年 壬寅 1602
◆ 二十六派、街埠头黄氏东山支二代祖僮祖(多孙长子,字超盖,号竹峰)往乐安同富领《四修族谱》,自后谱牒,皆本此为根据。
万历32年 甲辰 1604
◆ 街埠头黄氏东山支二代祖僮祖(字超盖,号竹峰)没,葬湘乡二十都东山冲蛇形山。
万历33三年 乙巳 1605
◆ 十月十五辰时,泉塘九派祖显仪(字相辅)生。
万历34年 丙午 1606
◆ 十二月初五午时,九派祖显义(字仁吾)生。
万历37年 己酉 1609
◆ 三月十六卯时,九派祖显梅(字春亭)生。
万历48年 庚申 1620
◆ 六月初七巳时,九派祖显光(字忠寰)生。
◆ 九月十三亥时,九派祖显季(字君用,太学生)生。
天启5年 乙丑 1625
◆ 二月十八辰时,九派祖显恭(字仕富,号君荏)生。
崇祯9年 丙子 1636
◆ 十一月十七丑时,九派祖显贤(字誉贤,号泗知)生。
崇祯15年 壬午 1642
◆ 十一月初八辰时,泉塘七派祖以明殉巡按刘公熙祚难于道林善山岭宗师庙。
崇祯16年 癸未 1643
◆ 八月,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率部进驻长沙,分兵宁乡。知县邱存忠集士绅陶云、周易等率兵阻击,义军杀邱于道林。
◆ 十一月,义军过宁乡趋武陵,杀陶云等138人于县治千佛桥。
清(公元1644—1911年)
顺治2年 乙酉 1645
◆ 六月二十九丑时,九派祖显起(原名启,字誉起,号谦益)生。
顺治4年 丁亥 1647
◆ 清师入长沙,攻衡州、永州。明将王进才等溃兵10余万衡州退集县境,焚掠屠戮西乡10余日。
顺治5年 戊子 1648
◆ 十二月初六戌时,九派祖显仪(字相辅)遇寇不屈而终,时年43岁。
顺治6年 己丑 1649
◆ 九派祖显述(字君信)生。
顺治7年 庚寅 1650
◆ 十一月十一巳时,九派祖显立(字君明)生。
顺治8年 辛卯 1651
◆ 处仁公后裔二十三派祖仕章、仕华公兄弟由乐安迁居醴北金鸡山(现今太阳桥村),是为株洲长垅黄氏金鸡山房祖;后,仕华公之孙美淮公于清雍正四年(1727年)迁居浏西冬竹大冲。
顺治9年 壬辰 1652
◆ 宁乡并五十八都、六十一都、六十三都、六十七都等为四都。明代,泉塘原属六十一都。
顺治11年 甲午 1654
◆ 宁乡开始奖励垦荒。17年间,全县开田地山塘1972顷36亩。
顺治12年 乙未 1655
◆ 宁乡,古有六十七都。明末,凡十七都二坊。十二年,县令王若视改并为十都。泉塘属四都八区。
顺治15年 戊戌 1658
◆ 十月二十四申时,泉塘九派祖显泰(字誉泰,号开知)生。
顺治16年 己亥 1659
◆ 四月初九巳时,九派祖显倡(字奇生,乃启沩继配邓氏所生六子之长子)生。
康熙元年 壬寅 1662
◆ 七月初八酉时,九派祖显桢(原从示傍,字庆生)生。
康熙4年 乙巳 1665
◆ 九月二十巳时,九派祖显敏(字林生)生。
康熙7年 戊申 1668
◆ 康熙间,德荣公奉公差往南京,带回神像一尊,奉祀于泉塘家庙,忽遭回禄。
◆ 二十七派祖子遐公(处藻公后裔)由乐安富坪迁居浏西峡山,是为株洲长垅黄氏峡山房祖。
康熙13年 甲寅 1674
◆ 始,吴三桂部盘踞宁乡六年,民遭荼毒。
康熙14年 乙卯 1675
◆ 宁乡谷价贱至一金买二三四石不等,以三桂叛后,大湖南北舟楫不通也,明年如之。
康熙18年 己未 1679
◆ 二月,我兵恢复各郡县,还长沙,民乐业如初。
康熙19年 庚申 1680
◆ 有年,宁乡谷骤贵,石值银一两,以水运路通,商贩云集也。
康熙35年 丙子 1696
◆ 双观黄氏始建始祖祠于茅家山,颜曰“敦伦堂”。
康熙36年 丁丑 1697
◆ 九派显文、显倡等率莙明、君耀、君信、麟生、庆生、喜生诸公,重修满案神像。
◆ 立四派祖志芳公像祔灵官神龛内奉祀,后徙宗室主龛。
康熙45年 丙戌 1706
◆ 五月,宁乡大雨,塘坝溃,农人疏于潴蓄,后遂旱无禾。
康熙49年 庚寅 1710
◆ 街埠头黄氏始建祠于湘乡东山五灵塘(今双峰县),乾隆初移建街埠头,合祭者二十余房。
康熙51年 壬辰 1712
◆ 宁乡全县普丈土地,有水田63.40万亩,旱地11.14万亩。
康熙52年 癸巳 1713
◆ 双观黄氏第九派日烜赴乐安录桐冈旧谱归。相传,康熙初修族谱,咸恨先世不得其详。君裹粮千里游江右,历吉水,至桐冈,录老谱而还。自骄其功,与族人龃龉。族人具酒馔,请君持谱往阅。君至,则屏外铺几席,放声大诵,而潜命人屏内录之。录毕则以为谱所固有,思藉以折其气。而君不悟酒,大醉,愤填臆,殴骂无所顾忌。族人不堪其侮,乃遂不改国宪,私议出族条例。君亦遂甘心率一房别外,别称“黄福潭之宗”。
康熙53年 甲午 1714
◆ 秋九月,士元主修《同富黄氏五修族谱》。
康熙54年 乙未 1715
◆ 宁乡虫食苗穗无收,明年大饿,乡民多抢劫。
康熙57年 戊戌 1718
◆ 秋,双观黄氏初修谱成。
雍正4年 丙午 1726
◆ 显倡(号奇生)、学晟(号治章)、学晷(号楚卿)创修泉塘谱,即五修谱。
雍正5年 丁未 1727
◆ 五年丁未春,宁乡米价骤昂,斗直银二钱,馀民多弃家入蜀。
雍正6年 戊申 1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