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行状事略 >> 文章内容

湖广宪副黄永寿(字举信)宦迹考

[日期:2014-03-11]   来源:湖南宁乡泉塘黄氏  作者:湖南宁乡泉塘黄氏   阅读:2606[字体: ]

        湖南宁乡泉塘黄氏始迁祖应麒公与宁乡双观黄氏始迁祖元鑑公为堂兄弟,其祖父为举信公(1368-1407)今就举信公宦迹考证如下:

        元至正戊申(1368)。十月初二,举信公出生于江西乐安县桐冈村。 
         清江西乐安《同富黄氏七修族谱》卷首《嘉言讚众三修族谱功成记》(十七世孙 黄本 撰):十三世祖……曰永寿,字举信,洪武丙寅(1386)贡举,授从事郎、吏科给事中,历升湖广按察司副使,后承命为征夷元帅府从事官,征讨安南而殁。又,该谱世系《大同公若时派下》十三世:允寿,字举信,行友五,于至正戊申(1368)十月初二生,至永乐丁亥(1407)四月十四卒于湖广西龙州。娶曾氏,葬坪下。公洪武丙寅贡举,任吏科都给事,陞湖广按察司左副使,征寇有功,未升爵,复为参谋官,食尚书俸,从征安南,卒于广西龙州。附记曰:旧谱曰:崇生公之孙举信,任湖广宪副,以功受尚书俸,复勅征安南。昔建青云门第,今景迹罕存,而支孙仍居旧处。
         同富族谱中举信公,一处记载其名为“永寿”,一处为“允寿”。
         洪武19年,举信公贡举,先在南京任从事郎,升礼科都给事中。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为避讳,举信公改名“允寿”为“永寿”,应属正常遵制

         明初鼎定,开科取士,广揽人才。据《历代贡举志》(一卷·明·冯梦祯撰):我高皇帝设科,广求天下之贤,应文举者,察言行观德,考经术观业,试书算观能,策经史时务观干济。洪武元年,下求贤诏。三年,下开科诏。六年,诏科举取士。终浮文,罢不设。十七年,设科举法,命礼部颁科举新式行焉。已诏各布政司府州县官,举秀才人材,盖科荐并行也。十九年,诏郡国经明行修之士,轮旌束帛,交驰于四方。初定金陵,辟儒士范祖干、叶仪,既至,访道,祖干手《大学》以进,曰具不出此书。克婺州,置行中书省,召儒士许元、胡翰等日会食,其中轮二人讲经史治道。克处州,以书币徵宿儒宋濂、刘基、章溢、叶深以来,命有司创礼贤馆处焉。晚徵耆儒崇德鲍恂、上海全思诚、安吉余诠、高邮张长年,命坐顾问,命为文华殿大学士,恂等固辞,乃赐敕礼遣之。时孝廉人材及郡县所贡士皆得见,见称旨,即擢不次。而国子生奉命巡列郡廉官方吏治,问民所疾苦,还称旨,即擢用为行省参政、佥事、知府等官,至有擢佥都御史者。已制科举,诸民经、宏词等科并革,存进士科举,与荐举、岁贡为三途,以并用,三年大比而宾兴之。其会试中式士,天子御正朝,制策策焉。又明日,上具皮弁服,御正朝,文武群臣具朝服班侍胪传,赐进士及第、出身、同进士出身,各有差。事讫,群臣前拜贺,辞曰“天开文运,贤俊登庸”,即六卿宣宣制,无是也,故进士科特重。其会试不中式者,送国子监肄业,俟又举。文皇帝言,国惟求贤,以资治理,宵旰遑遑,急于饥渴。其令内外诸司,于群臣百姓中堪重任而沈滞下僚,堪剧烦而优游散地,抱道怀才而隐田野者,各举所知,以名闻,毋媢嫉,毋蔽贤,毋徇私监举。

明成祖朱棣画像

        明初太祖颁行学校贡举制度。太祖高皇帝以武定天下,但却很重视文治,对文官的选拔极其看重。虽出身寒危,但深知文治和教育的重要性,知道武将马上打天下,而马下治天下需要的却是读书人。所以太祖在实行科举的同时,也十分看重学校的建设,注重对读书人的培养。明朝文官选拔的制度主要有两项:科举进士、学校贡举,洪武八年,正式颁行学校贡举制度,生员主要分为二等。一:府州县学舍生员。其主要的生源来自官员子弟,以及平民中俊秀,十五岁以上读过四书五经的人充任。主要的学科有:史、礼、律、乐、射、算等项目。其考试分为月考和三年一大比。优秀的由行省选拔至京师,由天子亲自临轩召见测试,分科提拔录用。其主要的任用有担任御史、知州、知县、教官、经历、县丞、部院书吏等等。二:乡里学舍生员。三十五家置一学,名〔社学〕。由守令选择有才能道德的人负责教授。教授的科目有:百家姓,千字文以及经、史、律、算。考试也是三年一大比,由行省选拔优秀的送到京师,天子亲自考试录用,师生都有资格升进。明初,监生赴诸司先习吏事,称为历事监生,也有外放整理田赋、清查黄册、兴修水利,学习十多年,开始正式录用。洪武19年,举信公贡举时才18岁,年龄有优势,但没有官场历练。洪武35年升宪副时为34岁,期间一定经历了16年的多岗位历练才有此次提拔外放机会。是否有历事监生经历,在诸司学习吏事,或外放清查黄册、兴修水利,待考。

明代疆域图

        洪武19年,举信公18岁贡举,后以“正途”被选拔,初任从事郎,正式进入官场。从事郎,明初为文官初授之阶,从七品,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有品级而无职掌。据《皇明史概》(明·朱国桢.明崇祯刻本)卷4:洪武十九年丙寅 正月庚辰颁大诰于国子监及各儒学。……二月戊申定首领官于本司堂上九年通考黜陟正官九年称职予诰勑。壬子命新除官不用符契止给劄付。……七月癸未诏举经明行修练达时务之士年七十以下者置翰林六十以下者置六部二司。……八月己酉定吏员转补资格。《皇明史概》卷6:洪武二十六年癸酉 七月戊申选秀才张宗璿随东宫官入直文华殿。……十月壬辰监生二百四十一人除教谕等官。丙寅监生刘正等为左布政等官凡六十余人。……从史料可知,洪武二十六年,太祖皇帝提拔国子监生64人为布政使、按察使,及参议、副使、佥事等官职。举信公是否于洪武26年随这批监生除官,亦待考。

        洪武24年,六科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正八品;设左右给事中,从八品;设给事中,正九品。建文中,改置都给事中,正七品;给事中,从七品;不置左右给事中。明初,给事中选拔不甚规范,后注重学识,皆在进士、举贡中选拔。往后止于进士之内,年三十以上者考选奏补,且需一定行政经历。给事中属于近侍之官,兼主奏对,必选体貌端厚,语言的确者。因此,举信公在当时官场中,应属于年轻有为、身材伟岸、面相忠厚、语言清晰、办事可靠之人。

        关于举信公的记载,有明确史料可查者,除族谱外,目前仅有《明太宗实录》卷13洪武三十五年(1402)冬十月壬子(即十月初二,为公元1402年10月28日,周六),升吏科都给事中姚行为湖广布政司右参政,户科给事中罗义左参议;刑科都给事中周鼎湖广按察使礼科都给事中黄永寿(时年34岁)、刑科右给事中吴让俱副使,刑科给事中商惠佥事;工科都给事中李敬为江西布政司右参议,户科都给事中梁成、兵科都给事中傅寿俱江西按察副使,赐钞及文绮表里有差,升江西按察佥事周观政本司按察使。 《明太祖实录卷之255》:洪武30年冬十月,擢礼科给事中王谦为通政使司左通政,吏科都给事中刘昱为左参议。《明太宗实录卷之14》:洪武35年十一月,擢监生马宾为礼科给事中。经查明太祖、太宗两朝实录,自王谦升职后,礼科给事中该职位继任者则无记录。同富谱载:举信公任吏科给事中”“吏科都给事”,《明实录》则为礼科都给事中”。按照升迁规则,举信公任职履历可能有二:一是由洪武时期的从七品从事郎,一直做到建文时期,才转任从七品吏科给事中,后升任正七品礼科都给事中二是由洪武时期从七品从事郎,到建文时期转从七品礼科给事中,再升任正七品礼科都给事中;如为后者,则同富谱记载任职吏科有误。因朱棣即位后,“悉焚建文时遗册”,建文帝朱允炆时期的档案文献和起居注全遭毁灭,而私家记述包括笔记、族谱等又概遭禁止,因此朱允炆在位时的史料现已无可信材料,故举信公任职履历究竟为何,查证可能困难。
        在南京礼科任职期间,举信公还积极参加江西家族事务,建文2年(1400),举信公曾主修同富宗谱

万历《湖广总志》

康熙《湖广通志》

        据康熙《湖广通志》: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名单为:田敏道、刘渊、高怀敬、彭琉、宋信、刘子敏等,无“黄永寿”记载。
        田敏道。山西五台人。洪武间,以才行超卓,荐官至湖广按察副使。
        刘   渊。广西桂林人。洪武中,领乡荐拜监察御史,激扬有声,迁湖广按察司副使。(《大明一统志》)
        高怀敬。陕西延川县人,明洪武年间任北平府照磨,不久升任湖广按察史副使,历官有廉能之名。建文年间(1399~1402)免职,永乐元年(1403)官复原职。不久奉旨进京,受到皇帝接见。帝怜其老,勒赐退职家居。遂告老还乡,迁返故里。他劝导乡民子弟行善积德,乡民受感化者众多。病故后,本县民众怀念他,入祀乡贤祠。
        彭   琉。江西安福人,字敏敬,号慎安。永乐十六年进士。授政和知县,以禁巡按御史家人谋奸利,被诬谪徙。仁宗时授临清教谕。景泰初,官至湖广按察副使。有《备忘录》、《慎庵集》。
        宋   信。山东德州人。
        刘子敏。福建太和进士。《明太宗实录》(卷107):永乐六年,皇太子擢进士陈永昌为吏科给事中朱暹为兵科给事中改山东按察司副使刘子敏于湖广按察司设四川长河西鱼通宁远等处及苦白寺沙思达寺跛羊地面如意宝寺赏毡地面五僧纲司。
        另,据乾隆《福建通志》:吕泰,洛阳人。洪武初为古田丞,清亷勤慎,讼简民安,擢湖广按察司佥事。

        太祖朝  旧志湖广巡抚,左右布政使,左右参政、参议,按察使、副使、佥事,均未详注年任。今除《明史》有传及散见他,以题名碑进士科目为次。可见,洪武建文间该官职任职名单不完整。

光绪11年《湖南通志》

        《湖南通志》记载的按察使名单为:黄信、徐永达、孟桓、李法、周鼎、滕毅等6人;副使名单为:刘渊、高怀敬、宋性、刘子敏、彭琉、朱仲安等6人。《明太宗实录》洪武三十五年(1402)同时任命的仅按察使周鼎1人有记载,布政司右参政姚行、左参议罗义,副使黄永寿、吴让,佥事商惠等5人亦均未记载。
        商惠(1373-1443),浙江金华人,字元迪,明建文二年庚辰科(1400)二甲第29名进士。授邢科给事中,推掌本科事,湖广按察佥事,加资治少尹。
        
        

明朝官员

         又,《太宗明实录》卷十:洪武35年秋七月,升欧阳以恭为礼科左给事中,仝希颜(河南洧川人,洪武举人)为右给事中。卷十三:洪武35年冬十月,升礼科左给事中欧阳以恭本科都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秋七月,升礼科都给事中欧阳以恭为河南布政司左参政,……《明太宗实录卷55》:永乐四年六月,吏科都给事中黄耕终母丧来朝,改礼科都给事中朱棣即位第一年,即于洪武35年改置左、右给事中,仍为从七品,置六科于午门外直房莅事。明成祖初,欧阳以恭应为举信公副手,举信公升任湖广宪副(正四品)后,由副职欧阳以恭接任礼科一把手。可见,建文、永乐之际,政局跌宕,六科都给事中这类近侍之职更换频繁。

明湖广行省地图

         据康熙《湖广通志》卷28:明官制……置按察司,以司宪度、副使、佥事,因事添设,无定员。嘉靖《湖广图经志书》 卷一《公署》载:“湖广等处提刑按察司,在平宁门内,宣德以前建制不可考,按察使一员、副使二员、佥事四员。永乐初,兴举屯田,及后增置二道。正统中,提督学校,共增设佥事四员,后以沅州、郴州弗靖,添兵备副使二员。又因荆襄流民作乱,添抚民副使一员……。
        惠帝建文年间,曾将全国的提刑按察使司改为十三道肃政按察司。明成祖继位初期,又将其改回旧制。永乐五年(1407),基于全国政务繁忙等原因,开始下令在全国提刑按察司系统内增设按察使佥事。《明会要》(卷40《职官十二·分巡道》,第 714 页)载:“永乐五年,增设各按察司佥事。因督军屯粮,增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广、河南、云南、四川各一人,陕西、福建、山东、山西各二人。此增设盐司之始” 。
        湖广按察使司内设机构由四道增为六道。湖广按察司下属的分巡道、兵备道等派出机构,开始由最初的监察湖广境内各大府县,逐渐变成统辖境内下辖所有的府、州、县。关于明代初期湖广提刑按察司下属机构概况,在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之一《建制沿革》之中有所记载。据记载:“置湖广等处提刑按察司,分武昌、湖南、湖北、荆南四道,以按察诸府州县卫所,岁令御史、巡按监察。永乐间,以湖南、荆南地广政繁,添设二道为六道。正统后设总兵以督军,设都御史以巡抚兼赞理军务,后设太监以镇守。总兵治所旧在辰州,太监在常德” 。《湖广图经志书》“武昌道”记载:“湖广居江汉上游,地大物众,屹然为西南钜镇。故按察一司,分为四道”。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洪武初年,湖广按察司初分为四道。永乐年间,由于湖南道、荆南道地广政繁,所以在湖广地方官员的建议下,朝廷将湖南道、荆南道,改为上、下湖南道,上、下荆南道,,就有了湖广提刑按察司下属的六道,它们主要负责的是对湖广境内的府县官员以及施政情况等进行监察。
       六道的监察区域。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一中亦有记载:国朝道六:武昌道,监武、汉、黄、德四府;上荆南道,监荆、岳二府;下荆南道,监襄、勋二府、安陆、沔阳二州;上湖南道,监衡、永二府、郴州一州;下湖南道,监长沙、宝庆二府;湖北道,监辰、常二府、靖州一州。改设整饬荆夔兵备、湖广按察司副使一员,专驻施州,以湖广荆州等处、四川重庆、夔州等处属之,兼听川湖贵州抚按官节制。......吏部已覆湖广抚按官谷中虚等,奏添设兵备佥事于施州矣。 通过上述两则记载可以看出,明代湖广提刑按察司下属的六道,专驻一处或数处,主要负责对辖内的府、州进行监察,每年他们都需要到相应的府州境内进行巡查。

        同富谱记载举信公任湖广宪副后,曾征寇,且有功,但未因此升爵举信公于洪武35年冬十月升任宪副,按路程计算,由南京抵达湖广的时间最迟应为永乐元年春夏之交,即1403年上半年,征寇也应在到任后才开始。礼科都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务。明初,按察司副使的重要职责就是“整饬兵备”。据康熙《湖广通志》卷24:洪武二十八年,申调兵捕贼之例。凡所在寇发三四十人,则调军一二百人。寇数百人,则调军数千人。为之期日必得。官不躬率,或调兵失律者,罪之。因此,举信公被提拔为正四品宪副,开始了多岗位多角色历练,到任后的重要工作就是征寇剿匪,并且征寇成绩应该还较大,“有功”。

         所剿之寇为何地之寇?剿的是江汉地区的贼寇。明正统年间,同富黄氏进士黄阳(字立极)等纠族创修宗祠,十五世宾兴竹坡先生撰创祠赞文《宾兴公初建祠堂上梁文》,其中有“冰壶玉鉴副使,肃江汉之澄清【举信】”。明确记载举信公赴江汉剿匪的事情。从明史来看,也有调湖广之兵剿广西之寇的例子。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二百五·广西土司》:洪武七年,……二十二年,富川县逃吏首赐纠合苗贼盘大孝等为乱,杀知县徐元善等,往来劫掠。广西都指挥韩观遣千户廖春等讨之,擒杀大孝等二百余人。观因言:“灵亭乡乃瑶蛮出入地,虽征剿有年,未尽殄灭,宜以桂林等卫赢余军士,置千户所镇之。”诏从其请。二十七年,全州灌阳等县平川诸源瑶民,聚众为乱。命湖广、广西二都司发兵讨之,擒杀千四百余人,诸瑶奔窜遁去,置灌阳守御千户所。初,灌阳县隶湖广,因广西平川等三十六源瑶贼作乱,攻击县治,诏宝庆卫指挥孙宗总兵讨平之。县丞李原庆因奏灌阳去湖广远,隶广西近,遂以灌阳隶桂林府千户所,命广西都指挥同知陶瑾领兵筑城守之。永乐二年,总兵韩观奏:“浔、桂、柳三郡蛮寇黄田等累行劫掠,杀掳人畜。已调都指挥朱辉追剿,斩获颇多。

        冰壶玉鉴,谓副使举信公品行之高洁、为官之清廉。冰心玉壶,古代用以比喻人的品行清纯高洁。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乐府诗《代白头吟》中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的诗句,开冰壶比喻之先。 唐代姚崇《冰壶诫》:“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吴隐酌泉,庞参致水,席皮洗帻,缦袍空里,虽清畏人知,而所知远矣。嗟尔在位,禄厚官尊,固当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冰壶是对,炯诫犹存,以此清白,遗其子孙。”

        明初,其他官吏剿匪有功升爵事例有:康熙《湖广通志》载:巡抚湖广赞理都御史 王永寿,太原举人。王永寿(?~1462),字延龄,山西太原县人。正统二年(1437),以举人任江西饶州府推官。三年后,选为广西道监察御史,曾从征漠北,凯旋后,受赉巡按山东、贵州及苏淞等处。久之,任工部右侍郎,调南京工部右侍郎。历三载,升南京工部尚书。未几,调北京工部尚书。奉敕巡抚湖广,以安得人心。寻命兼督军务,征铜鼓、五开等处苗贼,成功,赐从一品俸。巡抚湖广的王永寿就曾督军务,亦以征剿铜仁等处苗贼而有功而赐从一品俸。

        按察司行使职权有一定局限性。据《皇明世法录》(第10卷,陈仁锡):永乐元年(1403 年),明成祖“上御奉天门,召都御史陈瑛等谕曰:今闻蝗旱洪灾为民患,牧人者多失抚字,甚者盘剥蚕食之,而按察司官未有一人进言,坐视民病而不理会,白领高俸,有何用处?”透过“按察司官”的表现可知,提刑按察使司虽为地方最高监察机构,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监察之职能。本来,按察使司拥有所辖地方的司法、监察之权,似乎监察之权更大。然而在执行中,其权力的行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地方上凡纠举官邪、刑名、诉讼等均为按察使司掌管,一般情况下,按察使司均可独立行使,每遇大事,先与其他二司一同议决,然后再告抚、按以听于部、院”。这就是说,提刑按察使司的监察权只能在一般情况之下行使,但凡遇到大事,其权力的行使时,要与地方都指挥使、布政使进行协商,并向其中央直属机关都察院进行上报。

        明嘉靖《湖广图经志书》中记载了51位湖广提刑按察司按察使的籍贯、出身以及生平信息,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在明代初期,任职湖广按察使的官员大都为监生出身,他们在洪武、永乐两朝往往任职期限较长。仁、宣以后,随着明代国家机构以及教育制度的完善,历任湖广按察使大都由科举正途出身,一般都有进士功名,其任职期限开始走向固定,多为两年至三年之间。

        明初湖广提刑按察司无专门办公衙署,常驻武昌。明初,按察司下属六道以及永乐、仁、宣以后所增设的屯田分司、清军分司、提学分司等地,并未有专门的驻地,直到弘治、成化年间以后,下属各分司才陆陆续续创设专门的衙署机构办公。(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一《公署》,详细的记载了这一变迁过程。据记载:武昌道:分述本道,官居之旧,道创置无可考,成化九年(1473),佥事邵琮建创,按察使李敏有记。提学分司,在按司东,成化十五年(1479),提学副使薛纲购府学原地建,正德元年(1506),提学佥事陈梧重置。清军分司,在总司前。成化十年(1474),副使应钦建,十七年(1481),副使王憶改建。屯田分司,在平湖门内堤上,弘治十二年(1499),佥事郑轼枫因县学旧基创建。按察分司,二所俱在平湖门内堤上,弘治十二年(1499),御史王恩、佥事郑轼因县学旧基创设,分巡上下荆南道官,四司居之。观察上述史料,可以发现明代初期到中期,湖广提刑按察司下属机构诸如武昌道,清军分司、提学分司等衙门,经历了一个由无到初步创设的状况,且都驻扎于省城武昌,并未设立在外地。

        明初按察司办公条件非常简陋。明代初期的其余按察三分司,在安福人欧阳且所撰写的《按察三分司记》(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 1·公署)中有着详实的记述。史载:......建提刑按察司以监察武昌、湖北、上下荆南、湖南六道,所在州县各设按察分司,一切贵人使客,禁不容居。纪纲法度之司,承严慎重固定如是。夫会城故有武昌一司,各道分察之政时,或寄于空闲之馆、艺佛之宫,事体深为未便,弘治巳未,广信永丰郑君式以佥宪分治武昌,······相江夏儒学之旧基,延袤弘厂园为创作,咨宪使华亭汤公,完之请于奉敕巡抚都宪陇西关公,巡按侍御余姚王公佥以为宜,君乃略其基址,等其规制,择众募民不预焉。际东西两街,横延四十余丈,相向各竖一门匾曰按察分司。中分为三道,前为政事厅,各六楹,后为退省堂,各四楹;重门两厦,书房、寝室,次第阶举 。由此可见,按察三分司在没有专门衙署办公之前,官员办公艰难。

        湖广提刑按察使司官员俸禄标准。明代官员俸禄制度,主要以品级制度为标准。据《明史•职官志》统计,湖广提刑按察使司的按察使有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之分,副使有正四品、从四品之分,佥事有正五品、从五品之分,经历司经历为正七品,知事为正八品,照磨为正九品、检校为从九品,司狱没有明确的品级。明代依据官品发放官俸,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相对宽裕时期,发放制钱。此时,正一品至从四品均300贯,正、从五品150贯,正、从六品90贯,正、从七品60贯,正、从八品45贯,正、从九品30贯。二是相对紧缺时期,发放俸米。洪武25年官傣改制后,以俸米为官俸,按月发放。其规定是:正一品87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13石至35石,从三品26石,正四品24,石,从四品21石,正五品16石,从五品14石,正六品10石,从六品8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5斗,至5石而止。其实,官俸发放的差异就是由官俸改革带来的差异。它从根本上减少了湖广提刑按察使司官员俸禄,多则减至188石,少则2石不等,只有经历、知事、照磨、检校的俸禄,分别增加1-3石。

        明代湖广提刑按察使司在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综合治理上,都具有一定的成效。但这并不能说,某些官员本身所存在的贪腐、渎职现象并没有给地方综合治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明太宗实录卷52》:永乐四年三月,湖广按察司按察使周鼎、佥事商惠有罪,俱降福建市舶提举司副提举也可见,在湖广提刑按察使司内部,官员的渎职行为也是很严重的。也清晰地说明,举信公未与周鼎等合流。因此才有继续被重用的可能。

《明会要》卷19《恤死事》

        同富谱载,举信公从征安南据康熙《湖广通志》卷24:永乐四年,征安南,敕湖广军俱往广西听征。永乐四年(1406)秋七月,张辅以右副将军从征夷将军朱能进军安南(今越南北部)。途中冬十月朱能卒于广西龙州,张辅升征夷将军,领众自广西凭祥进兵,与左副将军沐晟合兵攻入多邦城,克东都(今河内)、西都(今清化)。五年(1407)正月至三月,大败安南兵于木丸江、富良江等地。这段时期应为前线将士战斗最紧张,后勤补给、粮草军饷最吃紧,元帅府各官兵工作压力最大的时期五月俘安南太上皇黎季,六月改安南为交阯。六年,振旅还师。举信公于永乐四年(1406)加入征讨大军,任征夷元帅府参谋官,赴广西,不幸于永乐五年(1407)四月十四日胜利前夕在广西龙州县卒于军,也算马革裹尸,捐躯沙场,气贯长虹。
        据《明会要》卷19《恤死事》:宣德三年五月辛未,赠交阯死事诸臣。作为元帅府参谋官征安南而没,举信公后来亦应在此赠之列。

        明初征交阯,宁乡籍官员随军平安南,史料亦有记载。据民国31年《宁乡县志·故事编第十·先民传六·明》:东城李氏李兴邦,以洪武20年由太学生考授北平道监察御史,升右佥都御史(类似于省纪委副书记,正四品,与宪副举信公同级别)……;29年丁母忧……降汝宁知府。英国公张辅征交阯,上言兴邦素勇智,请以从诏,复佥都职,行至广西镫勒驿,卒。朝旨哀悼,赐祭入祀乡贤祠。从子守中。据咸丰10年《沩宁东城李氏七修族谱》(陇西堂,六卷首一卷,李鸣皋纂修):兴邦,允信长子,字嘉言,号沩源,元至正7年丁亥(1347)正月初十辰时生,晰居曬谷石,明永乐9年辛卯三月十八日寅时殁。……上言兴邦素勇智,且家世近安南,此行必得兴邦而后可。……配黄氏,赐赠淑人,元至正11年辛卯正月二十八生,没葬善化白竹山观音阁侧香炉山。生子四:守廉、守先、守定、守成。从史料看,举信、兴邦二公职位相当、职责相似,又同为右路张辅将军麾下效力,可能相识相熟。最后,二公亦先后为国捐躯,且都殁于广西前线。这正是: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参考文献:《明实录》《明史》《皇明经世文编》《明代湖广提刑按察使司研究-罗水良》等。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