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祖保义,始于婺州金华。四传玘公,分迁洪州分宁。七传凂公,徙居乐安桐冈。明初举信,宦楚而家涟湘。始迁祖:黄应麒(1414.1.28-1475.7.18),举信之孙,至中长子,字廷瑞。派序:志道时以启,显学振元勋;继述传诗教,宏开尚礼文;孝友为家政,忠诚佐国君;秉遵先泽远,恢绪发祥云;楚汉宗功著,沩江世代欣;汪洋怀古度,弘诵扩前闻。
堂号:泉源堂 泉塘:明属宁邑六十一都,清及民国时属宁乡四都东八区和敦团,后为高露乡第11保,今在宁乡市大屯营镇狮北村。全族分祒、淮两大房。2012年6月九修族谱,全族约10000人。
网站首页 >> 祠墓建置 >> 文章内容

宁乡金盆桥黄氏宗祠-敦本堂

[日期:2022-12-13]   来源:湖南宁乡泉塘黄氏  作者:湖南宁乡泉塘黄氏   阅读:1455[字体: ]

         金盆桥房始迁祖辛三公,浼公第15世孙,字祥良,原籍江西吉水县,明洪武间选授浏阳县知县,其子孟奇徙居益阳龙会桥(今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龙会寺村,319国道旁),其中琼、珍、瓒之后遂分三大房。琼公传三世,生仕録仕鏢。第七派金龙字承祖,明嘉靖末年(1560年前后)由益阳徙居宁乡三都八区。録公又传五世,生应崙应明,今之居宁邑三都(菁华铺镇)甘家冲者崙公裔也,居益邑十三里之苏家冲者明公裔也。而其居二十里之袁家坳、浮云铺者珍公瓒公裔也。清光绪《湖南黄氏世谱》名为宁乡“金盆桥房”,金盆桥,在今益阳市赫山区金盆桥村。

        清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族人鹤龄、新聚、纠聚、醉吾等倡建宗祠于宁乡三都八区山脚下(今宁乡市菁华铺镇洪仑山村山脚下组),堂号:敦本堂,即“敦笃本源”之意。

        据同富谱记载,世系源流浼公-简-宗尹-大同-原礼-处藻-楷-江(字原叔)-千顷(字则阳)-以道(字以道)-本立-宁生(字添宁)-仁生(字守常)-辰保(字允方)-阗琮(行辛三)。另,辛四公后裔为长沙山桂、坪上、河头黄氏;辛五公后裔形成长沙兴马洲黄氏,三公同出辰保公(字允方,娶武氏)。

族人鹤龄、新聚、纠聚等倡建宗祠

每年春冬两祭:春为清明节,冬以十一月初一日。